15 年行走修行:陈坤 8 小时雪路叩问内心
松潘雪山的黎明还藏在云层后,陈坤的登山靴已踏入没过脚踝的积雪。风雪卷着冰粒砸在冲锋衣上,发出细碎的声响,这是他第 15 年 "行走的力量" 修行中,又一段 8 小时的孤独跋涉。当最后一缕阳光刺破晨雾,他站在海拔 4700 米的垭口回望,脚印在雪地里蜿蜒成线,像一串写给时光的回信。
这场雪路修行远比想象中严苛。出发前,向导反复叮嘱 "松潘的雪最欺生人",果然行至半途,暴雪突然而至,能见度不足五米。陈坤的背包很快覆满白霜,睫毛凝结的冰碴让视线愈发模糊,每一步都要在松软的积雪中寻找支撑点,膝盖传来的酸痛提醒着他已过不惑之年。但他始终保持着均匀的呼吸节奏,双手扶杖的姿势沉稳如钟 —— 这是 15 年行走沉淀出的本能,从西藏 5284 米的舒卡拉垭口,到敦煌戈壁的烈日炙烤,再到香格里拉的雨季泥泞,极端环境早已成为他与内心对话的背景板。

"踩碎积雪的声音里,藏着最清醒的答案。" 休息时,陈坤坐在玛尼堆旁,哈气在冷空气里凝成白雾。他想起 2010 年第一次组织行走,全程紧绷着神经,既要担心队员高反,又要处理突发状况,反倒没能真正沉浸在行走中。直到第七年,看着团队能熟练应对高海拔风险,他才终于卸下 "组织者" 的重担,变回纯粹的行者。就像此刻,风雪中没有剧本台词,没有镜头聚焦,只有双脚与大地的对话,那些关于焦虑、质疑的杂音,都在 "咯吱" 的踏雪声中渐渐消融。
8 小时的徒步里,最动人的是与自我的和解。当他在雪坡上险些滑倒,下意识抓住身旁的经幡时,突然想起去年遇到的外卖员行者。那位为孩子打拼的父亲,面对生活的奔波却始终从容,一句 "没注意过轻视,只想多赚钱" 点醒了他 —— 所谓修行,从来不是逃离生活,而是学会在嘈杂中专注内心的目标。这个领悟让他在剩余的路程里愈发轻盈,即便背包里的补给越来越沉,脚步却更加坚定。
MILE米乐,mile官网,MILE米乐官网,MILE米乐集团暮色降临时,陈坤终于抵达营地。他拍掉身上的积雪,望着远处亮起的帐篷灯光,想起启动 "行走的力量" 时的初心。从 2015 年吸引 35000 人报名的青年梦想计划,到 2024 年 "行止由心,自然生长" 的主题,这个项目早已超越公益本身,成为无数人抽离日常、重启内心的出口。就像他在雪地里写下的 "归零" 二字,每一次行走都是清空过往的沉淀,也是迎接新生的准备。
雪还在下,但陈坤的眼神比夜空更透亮。15 年的行走教会他,修行从不是刻意寻找答案,而是带着生活的沉与冷继续前行。当城市里的人们还在为快节奏焦虑时,这个在雪山上徒步 8 小时的男人用行动证明:真正的力量,藏在每一步坚定的前行里,藏在与自我对话的勇气中。而这场修行,只要生命不停,就永远不会落幕。